6月15日下午,以“绿色与数字化--中德友城互利合作新动能”为主题的中德友城论坛在线上举办,来自中德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和企业等各界代表共300余位在“云端”相聚,共话合作友谊,共谋绿色发展。论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是中德建交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副省长赵海山视频致辞,省委外办主任章笑梅、省对外友协专职副会长司晴川在武汉分会场出席论坛。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自1982年武汉市与杜伊斯堡市缔结友城关系以来,中德友城已建立和保持了103对友好城市和省州关系,地方合作构筑了中德人民友好的强劲纽带。中国人民对外协会愿同德方一道,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为中德地方政府特别是友城和企业之间开展友好交流与互利合作搭建更多平台。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在致辞中指出,半个世纪以来,中德双方谱写了共同发展,相互成就的成功故事。双边贸易比建交时增长800多倍,达到250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尽管两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双方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共同利益远多于分歧。当前,中国的“十四五”规划正全面铺开,德国也面临能源绿色转型和数字化加速发展的契机,两国在宏观层面上存在新的合作机遇,地方合作大有可为。
巴伐利亚州欧盟与国际事务部国务部长梅兰妮•胡默尔高度称赞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快速发展。她表示,巴伐利亚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历史悠久,中国是巴州在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巴伐利亚关注着期待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与中国伙伴加强互利合作。
“德中建交50年是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的50年。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下,友好城市交往为我们带来了希望之光。”德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吕帆在发言中说道。他表示德中都在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各自经济,双方地方政府将在新能源转型和智慧城市发展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开幕式后的“绿色合作”分论坛上,副省长赵海山发表视频致辞。他指出,绿色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双碳”目标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近年来,湖北省积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美丽湖北”建设取得成效。他表示,德国是湖北在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湖北高度重视对德合作,两地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在经贸、科技、文化、医疗等领域交流密切,在绿色发展方面合作潜力巨大,并建议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两地在新能源汽车、碳排放交易、有机农业、电子信息等绿色领域的合作。
“萨克森州一直致力于在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领域发挥先锋作用,而我们看到湖北也有同样的追求。在双方合作中,最具潜力的就是拓展可再生能源。”会上,湖北友好省州——萨克森州也发来了“合作邀请”。萨克森州政府特别代表,州外事、礼宾与媒体事务负责人埃里克·库茨瓦尔在发言中表示,与湖北自2007年结好以来,两地在友好交往中相互学习,亲密合作。期待未来双方能推动新能源开发,促进节能减排,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杜伊斯堡今年将与武汉隆重庆祝缔结友城40周年。杜伊斯堡市第一副市长克拉布恩在致辞中透露,当地正在组织庆祝活动,特别计划修复武汉市1988年送给杜伊斯堡市的“礼物”——位于杜伊斯堡动园内的中国古典园林“郢趣园”。她表示,这座花园不仅是双方友谊的象征,也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象征。作为欧洲的钢铁基地和重要内河港口,杜伊斯堡正在加快工业转型,希望双方能在智能物流、氢能生产、可持续建筑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武汉市领导在会上积极予以回应,表示友城情谊历久弥新,双方各具优势,发展理念契合,武汉市热切期待与中德城市交流共建,推动互利合作。
碳排放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对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的碳总交易量占全国一半。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责任公司执行总经理刘汉武在发言中指出,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浪潮中,“双碳”领域合作尤其是碳市场方面合作将成为中德重要的合作方向。十分期待与欧洲能源交易所、德国排放交易管理局等德国乃至欧洲的碳市场管理机构、从业机构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和互动,共同筑建起绿色合作的重要桥梁。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等单位派代表在线交流发言或听会。